西安和咸阳什么关系?
秦穆公称霸时,都城南至秦岭,北到渭北,东达灞水,西界好水,纵横300余里。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,是当时世界各国中最大的都城。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,发展生产,强兵积粮,国势日强。随着政治、经济的发展,原都城已不能适应东进中原的需要。秦孝公十三年(前354),秦迁都于咸阳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在战国时期秦都咸阳城的基础上进行扩建,新咸阳可分为宫城、外郭城和陵园三部分。宫城又分南北二区。北区从谷口南山下到兴平县境永寿县界,自北向南有兴乐宫、章台、长乐宫、咸阳宫、阿房宫等。南区在渭河南岸,自西向东有杜南台、杜北台、鼎官、猗兰宫、兰池宫等宫殿建筑群。
咸阳的范围,北自咸阳市北13公里到九冢原,西到渭河北岸的兴平县界(永寿县界),东向南分别到三桥镇、高陵县和沣河入渭口,面积约71平方公里。咸阳城规模之大,范围之广,为世界上所罕见。
汉朝建都长安(即西汉长安城是在秦兴乐宫和章台的旧址上改建起来的),咸阳作为陪都,还与长安联为一体,即所谓“京畿地区”。刘邦定都长安,将咸阳(京)以南、长安以北以桥相连,南北城区,互相呼应,鼎足而立,成为大汉首都。因此,咸阳是秦汉时期重要的政治中心,是连接东西交通的枢纽,也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镇。